基于孔隙水电动导排的污染底泥减量减释技术及装置
发布时间:2024-03-25 09:02:10技术简介
该技术装置聚焦底泥内源污染物控制释放问题,向污染底泥中引入电场,污泥中的孔隙水在电场作用下会形成稳定的电渗流,从而使底泥孔隙水自主导排,底泥孔隙因此压缩,污染底泥减量;由于底泥孔隙水中高浓度污染物被导排脱除,底泥孔隙受到压缩,阻碍内源污染物向上覆水扩散迁移的路径,进而抑制泥-水界面污染物的释放通量。该技术装置将软基排水与电动修复技术相耦合,将难度较大的污染底泥修复转为相对简单的孔隙水电动导排,解决底泥中污染物的总量削减与泥-水界面释放通量抑制问题。该技术装置可缩短污染底泥修复时间和成本,应用潜力大、工程量小、环境风险可控。
主要性能指标
1.单套设备有效处理面积约0.5m2,有效处理深度0~30cm,装置输出直流电压≤50V,电场强度范围0~2V/cm; 2.对于疏浚底泥,采用该技术运行一周后,底泥含水率下降>12%,表层底泥孔隙压缩≥30%,底泥总磷含量去除率可达15%,底泥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含量的下降≥30%,底泥氨氮去除率≥35%,内源磷释放风险显著降低; 3.在上覆水初始深度70cm和电压梯度0.5V/cm的条件下,间歇通电30天后,导排孔隙水的氨氮浓度从初始约50mg/L降至7.8mg/L,泥-水界面TN释放通量减少50%以上,最终使沉积物中的氮不再释放。
推广情况
该技术装置已在安徽、湖北等地应用,效果良好,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入选《2023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
持有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黄浦大街289号
联系人:胡艳平
联系电话:027-82820695、187027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