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信息接收处理软件

发布时间:2021-09-26 15:07:33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文水资源

技术来源:国家计划,自主研发。软件著作权,软著登字第4915735号。


技术原理


该软件提供数据通信与传输服务,在 SL 651—2014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基础上,按照地下水项目的实际业务场景对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形成项目标准 DXS01—2016 《地下水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采用动态配置方式,自适应遥测终端的通信协议,通过 GPRS/SMS 信道方式对地下水监测站发来的信息实现自动接收和入库,可实现与多家厂商遥测终端设备的兼容。软件具备实时数据监测、监测数据管理、异常数据管理、缺报漏报统计、监测站参数配置、水位流量关系、原始报文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


技术特色


(1)规范性:数据的分类编码和传输规约严格遵循有关标准;数据的完备性:数据库中存贮的信息足以满足用户日常工作的需要;功能的完备性:根据需求设计各种模块,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2)实用性: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并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可扩充性:系统的要素编码、功能和数据库可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充;先进性:系统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3)安全性:对不同网络用户采用密码设置和权限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采用相应的容错技术,以防止因突发事件导致的数据丢失。(4)可维护性:从需求分析、软件详细设计、代码编制、测试维护等过程都要建立完善的文档资料,以保证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指标


地下水信息接收处理软件开发基于.Net开发平台,采用 C/S架构;实现了身份鉴别及访问权限控制,满足应用安全要求;系统操作简便,安全性、用户界面体验、用户文档等指标已通过检测。(1)系统高效性:从实用考虑,在网络带宽保证的情况下,一般响应时间应在3s以内,复杂的大数据量运算,响应时间也应在5s以内。(2)系统可靠性:系统一旦发故障,能够迅速恢复,并且保证重要数据不丢失,保证7×24h运行。(3)系统并发量:桌面端用户主要是省级监测中心用户,综合考虑各级用户的数量和访问频率,软件可支持4000人同时在线进行系统访问、操作。服务端可支持10000多台设备同时在线上报数据。(4)系统灵活性:支持业务扩展及流程变更需求,支持与其他系统接口。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各级 (省级或地市级)地下水监测中心,通过 GPRS/SMS 信道方式接收多家厂商遥测设备采集发来信息。该软件已部署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监测中心,并得到应用。可推广应用到各省水利部门或水文部门地方投资建设的地下水监测项目,实现地下水监测信息自动接收处理。


联系我们

沈红霞

15950502318/010-63207032

水利部信息中心/西安山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