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型径流中长期集合预报系统
发布时间:2021-09-24 16:50:01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文水资源
技术来源:国家计划,自主研发。相关成果已获得 “中长期径流预报系统”软件著作权(2019SR017670),并发表于《水利学报》上 [袁喆, 等.集合建模在径流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14,45 (3):351-359.]。
技术原理
多模型径流中长期集合预报系统的技术原理包括单一水文模型预报与集合预报两个部分。多模型径流中长期集合预报模型在单一预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集成手段,实现多种方法组合预测,可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单一模型中,既有适用于资料匮乏地区的统计模型,也有适用于资料丰富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同时,提供了包括熵权法、集对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多种集合方法,可提供多种预报结果进行参考和对比分析。
技术特色
(1)方法多样。既可利用单一模型进行径流预报,也可采用熵权法、集对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集合预报,可提供多种预报结果进行参考和对比分析。 (2)精度较高。采用集合预报的方式对单一模型进行集合处理,充分利用各单一模型在建模中的优势,并相互约束各自的缺陷,从而提高模型的精度。(3)通用性强。该技术研发至今已在国内不同类型流域取得了应用,包括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为水库调度和水资源管理运行提供了功能齐全、通用性强的径流预报工具。
技术指标
“多模型径流中长期集合预报系统” 针对水力发电计划的制定和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实践需求,通过熵权法、集对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组合预测,以提高径流预报的精度。该系统针对水力发电计划的制定和水资源调度管理的实践需求研发,预测方法多样、精度高、通用性强。
应用范围及前景
可应用于不同预见期下的径流中长期集合预报,可为水库调度运行、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水量分配等提供直接技术支撑。 该技术分别在在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 (长江部分中小流域气象水文耦合预报系统)、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 (流域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 和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省重要河湖健康试点评估工作——呼兰河健康评估、倭肯河健康评估)得到成功应用,涉及业务包括气象水文耦合预报系统集成、流域地表水资源量预测、河道径流及生态流量预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联系我们
袁喆
13716565927/027-82927551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