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优化提升技术

发布时间:2024-03-25 09:04:40

技术简介

该技术针对生态调度关键环节,利用实时感知、智能互联、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新兴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方案设计-调度实施-生态监测-评估反馈”的生态调度优化提升技术。技术特点:1.针对水工程生态调度的技术需求,将医学领域诊断技术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引入鱼类繁殖关键环境因子阈值计算中,确定中华鲟、四大家鱼等10余种典型产粘性卵和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期关键环境因子适宜阈值范围;2.研发面向鱼类水文需求的水量调度模型,可营造鱼类繁殖所需的近自然洪峰涨水过程;面向水动力需求的机组调度模型,可通过流量在机组和其他泄流方式间的分配,营造鱼类繁殖适宜的水动力条件;面向水温需求的水温调控设施智能调度模型,可实现水库下泄水温的快速预测,指导分层取水设施的优化调控,上述成果可为生态调度方案编制提供计算工具;3.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水库生态调度实时决策模型,模型具备从历史数据中自主学习调度规则的能力,可面向水库运行中的各类日常和极端工况场景,快速给出满足调度规程的决策方案,实现生态调度方案从静态向动态的提升。

主要性能指标

1.研发的水库生态调度实时决策模型,可实现生态调度方案由静态向动态的提升; 2.研发的水温调控设施智能调度模型,突破传统水温预测模型难以同时兼顾预测精度、计算速度、预见期的技术壁垒,预测误差约0.25℃,预测速度低于2s,预见期7~15天; 3.提出的基于鱼卵运动的早期资源估算改进方法,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力学基础,估算误差降低50%以上。

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应用于长江流域三峡、葛洲坝梯级水电站的生态调度需求量化、方案编制、效果监测与优化评估等工作,松花江流域丰满、永庆,澜沧江流域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侨、苗尾,红河流域马堵山等梯级水电站的生态调度方案编制,锦屏一级和溪洛渡水电站的叠梁门水温调控设施优化调度,有效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效果与适应性管理水平。

持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一号水科院大厦D座

联系人:林俊强

联系电话:010-68781189、1860036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