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输水隧洞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优化布置技术

发布时间:2024-03-25 09:09:00

技术简介

该技术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得到典型破坏模式和隧洞塑性区分布的变化,识别隧洞围岩的潜在破坏面,然后根据潜在破坏面的位置针对性布置监测点。技术特点:1.识别深埋输水隧洞围岩结构安全薄弱区域:基于实际工程进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探寻获得深埋输水隧洞结构典型破坏区域,即拱顶与斜向上区域、斜向下区域;2.针对性地提出围岩薄弱区域围岩表面收敛监测设施布置方案:基于潜在薄弱区域的探寻结果,对深埋输水隧洞Ⅲ类、Ⅳ类、V类围岩提出监测设施布置方案。该技术在每个收敛监测断面布设5个收敛测点,采用粘贴反射片配合全站仪进行观测。该技术可以探寻得到输水隧洞Ⅲ类、Ⅳ类、V类围岩隧洞围岩安全薄弱区域,针对此薄弱区域进行重点安全监测,提出监测设施布置方案,实用性强,为保障长距离引调水深埋隧洞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性能指标

1.初测收敛断面尽量靠近开挖掌子面,监测断面一般间距为:Ⅲ类围岩不大于200m;Ⅳ类围岩不大于100m;V类围岩不大于50m;断层破碎带为10~30m; 2.在每个收敛监测断面布设5个收敛测点,采用粘贴反射片配合全站仪进行观测。

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在重点研发计划《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集成研究及应用》(2016YFC0401809)、《南水北调工程应急抢险和快速修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2017YFC0405006)、行业标准《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764-2018)、地方标准《引调水隧洞监测技术导则》(DB11/T 1938-2021)中得到应用,适宜探寻深埋输水隧洞所处Ⅲ类、Ⅳ类、V类围岩处的破坏路径和潜在薄弱位置,并针对性地提出布设监测仪器方案,保障了引调水工程深埋输水隧洞的安全运行。

持有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关34号

联系人:李宏恩

联系电话:025-85828815、1370517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