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08 08:46:23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文水资源
技术来源:主要针对我国河流水质监测以物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不足、缺乏相应的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等问题,在珠江流域开展了硅藻和底栖动物监测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数,划分了评价等级,并阐明了评价指数所代表的珠江水环境状况和生态意义,开发了鉴定辅助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
获得1项专利技术(浮游生物浓缩装置); 2项软件著作权:硅藻鉴定辅助软件及数据管理系统、无脊椎动物分类检索系统;2本著作:《欧洲硅藻鉴定系统》《淡水无脊椎动物系统分类、生物及生态学》;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技术原理
该成果通过在珠江流域的桂江、郁江、北江和东江设置示范区,选择着生硅藻和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对多年的水质和生物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建立了硅藻和底栖动物的评价指数,划分了评价等级,并阐明了评价指数所代表的珠江水环境状况和生态意义。
技术特色
(1)构建了完整的珠江流域硅藻和底栖动物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
(2)构建了珠江流域硅藻和底栖动物评价指数,划分了评价等级。
(3)筛选了不同水质参数所对应的硅藻和底栖动物指示种。
(4)开发了硅藻和底栖动物鉴定辅助及数据管理系统。
(5)编写了珠江流域硅藻和底栖动物名录、检索表及生物图谱。
技术指标
(1)构建了珠江流域硅藻和底栖动物2套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
(2)构建了硅藻和底栖动物2种评价指数并划分了评价等级。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项成果先后被应用于珠江流域各个省的河流健康评估项目,同时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也在科研工作中借鉴参考了本项成果,并派学生来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接受技术培训。
该成果的推广应用,率先在珠江流域各省开展了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技术的普及、人才培养,将成熟的监测评价技术及先进的仪器推广到基层监测站,打造珠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为编制未来流域水质生物监测年报,反映年际间的生态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好生态灾害的预报和预测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对该项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至全国范围,可以加快起草适合我国流域特征的生物监测及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
成果已在珠江流域的桂江、郁江、北江、东江流域开展了示范运用,并在流域省(自治区)水环境监测部门、同济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联系我们
王旭涛
15999972559/020-87117393
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