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城市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3-11-06 17:08:55


任务来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技术领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技术来源:


技术简介


项目面向滨海城市水安全保障需求,围绕海水淡化“取-制-输-用-排”等环节,系统开展了海水淡化预处理、海水淡化反渗透和正渗透、淡化水除硼和再矿化后处理、浓海水资源化利用,淡化水引入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保障以及基于淡化水利用的多水源优化调配等系列技术研发,研制了系列技术装备和产品;建成了海水淡化集中供水、海水淡化临时供水、风光能源互补海水淡化生活供水等示范工程,在国家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威海市开展了整体技术方案与政策价格的集成示范,引领并支撑了我国沿海城市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


主要性能指标



技术特色


1.创新研发了滨海地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技术,以超滤为核心、多介质过滤和吸附等为辅助的多级屏障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海水携带的悬浮物、杂质以及部分有机物,缓解膜污染,保障海水淡化进水水质。 2.研制了以分子筛为制备混合基质填充材料的高通量反渗透膜材料和膜组件,制备了纳米材料复合正渗透膜,具有高渗透性、抗污性和低能耗等优点,提升了高性能膜材料的国产化水平。 3.研发了基于“UF+NF+MED”的“膜-热”组合高浓缩倍率海水淡化集成工艺及设备设计方案,突破了海水淡化系统节能与结构优化等技术难题。 4.研制了基于风光能源互补驱动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和多水源供水系统,实现了风光耦合供电状态下的淡化产水量的自动调节,形成淡化水与集蓄雨水和地下水的多水源供水方案,适用于小型海岛地区或滨海分散型社区的用水需求。 5.研发了高附加值磷酸镁铵提取和制盐制碱相结合的浓海水资源化利用和零液体排放技术,既实现了浓盐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又有效保护海域生态环境。 6.研发了基于复合金属有机材料吸附法的淡化水除硼技术以及石灰石颗粒反应法的淡化水再矿化技术,提高了淡化水后处理水平,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7.提出了“取-制-输-用-排”全链条海水淡化整体技术方案,构建了基于“水-能源-经济”协同关系的包括淡化海水的多水源调配利用技术并进行应用,为我国沿海城市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推广情况


项目自主研制并安装建成30m³/d海水淡化全流程组合示范装置、在华能威海电厂建成供水能力3m³/d的膜法海水淡化集中供水工程、在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建成供水能力500m³/d的海水淡化生活小区供水示范工程,在威海市苏山岛建成产水量3-5m³/d的风光能源互补海水淡化生活供水示范工程。项目创新研发的系列技术和装备在山东省威海市、烟台市、潍坊市、东营市,以及广州市、武汉市、南通市等地海水淡化综合利用工程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负责人:陈华伟

13853185695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