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生态智能监测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13 15:39:32


任务来源:计划外项目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


技术简介


该成果结合原位图像采集、物联网等技术,对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等样品进行快速图像采集并量化,同时根据图像采集的生物量计算公式快速计算生物量,具有实时原位监测藻类密度、时空分布、种群演替规律等功能,可起到藻类水华预警作用。可实现水生态监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适用于江河、库湖等各类水体中细胞密度大于30万个体数量/升,直径大于5微米的常见淡水藻类快速智能监测。


主要性能指标


(1)实时原位监测藻类密度、时空分布、种群演替规律;可起到藻类水华预警作用;(2)可进行在线或巡航监测,在30分钟内完成常规显微镜计数法需2天才可完成的工作量;(3)对水华藻类可根据藻类图谱库实现藻类自动识别、快速检测;对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等样品进行快速图像采集并量化;(4)可根据图像采集的生物量快速计算生物量;(5)可与因特网、4G无线网络结合,搭建远程监控的水生态智能监测体系。


技术特色


开展藻类水华预警、在30分钟内完成传统方法2天的工作量;构建水华藻类、浮游动物等鉴定图谱库、生物量计算公式,实现水生生物自动鉴定和水生态数据信息化采集;集成建立了一套完善水生态数据智能采集传输平台。


推广情况


已在三峡水库、河南南湾水库、浙江汤浦水库等各类水域进行应用,快速获取了各类水域中水生生物优势种、生物量、粒径变动趋势等水生态原位监测数据,实现水生态监测的自动化及数字化。


典型案例


案例1:在河南南湾水库推广应用,快速获取水体中浮游生物大小、粒径分布特征,提高了水生态检测效率,依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水生态环境管理措施。方案应用后,水库水质好转且鱼类资源增产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案例2:2在三峡库区推广应用,对香溪河水华藻类开展实时原位监测,30分钟内完成水华藻类密度、生物量、粒径分布特征监测,提高了水生态监测效率,实现了藻类水华监测信息化。


联系我们

负责人:沈强

/ 13163270030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