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填埋侵蚀沟复垦技术
发布时间:2020-04-22 09:51:41任务来源:计划外项目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
技术简介
该成果将秸秆打包后填充到沟道内,上层覆土,原沟道汇集的地表径流通过表土入渗和渗井垂直导入地下暗管,由暗管将汇流导出到下游排水沟中,消除或削减地表径流冲刷,复垦后不再形成新的侵蚀沟,以此实现沟毁耕地再造,恢复垦殖。可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修复提供借鉴,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适用于耕地内中小型侵蚀沟修复。
主要性能指标
(1)适用条件:耕地中深度小于2米的浅沟、小型沟以及支沟;(2)秸秆捆:方形容重不小于250千克/立方米;(3)沟道整形:长方体,挖土量需满足上层覆土量;(4)暗管:直径不小于20厘米带孔螺旋塑料管,外用阻土透水土工布包裹;(5)上层覆土厚度:0.5米;(6)渗井布设:满足10年一遇暴雨汇流入渗,间隔横向修筑,内填直径大于2厘米碎石,上层覆20厘米粗砂。
技术特色
通过秸秆填埋和上层覆土,消除耕地中侵蚀沟,恢复农业种植。通过铺设暗管和间隔修筑渗井,将原沟线的汇流导入地下,通过暗管排出,使得填埋后不再重新打出新沟。修复沟毁耕地增大地块,保障大机械现代农耕的同时,还创建了秸秆还田新模式,保护环境,化解用地矛盾。复垦1条侵蚀沟平均可造地1亩,成本约5万元。
推广情况
该成果泥累计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12个农场推广应用200多条沟道,复垦后稳定,未再成沟。2016年10月,在黑龙江省宁安市黑土地保护工程项目区应用13条,现仍稳定运行。2017~2019年在辽宁省开原市治沟专项项目区应用28条,修复耕地100余亩。东北黑土区60万条侵蚀沟中,20万条以上的侵蚀沟可通过本工程措施修复,可再造并恢复耕地200万亩,增粮6亿kg/年。
典型案例
案例1:在国家黑土地保护试点工程黑龙江省宁安市得到应用,复垦侵蚀沟7条,恢复耕地21亩,原12个破碎地块恢复成1个456亩的大地块,复垦后稳定,被纳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案例2:在国家东北黑土区治沟专项工程辽宁省开原市得到应用,复垦侵蚀沟13条,恢复耕地28亩,复垦后稳定。得到水利部和辽宁省主管领导认可,被辽宁省水利厅列为治沟省级示范区,并在其他项目区推广。
联系我们
负责人:张兴义
/ 1311560695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