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河床式复合生物氧化技术

发布时间:2021-11-08 11:22:43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河床式复合生物氧化系统是由生态透水坝、富氧装置、生态浮岛、生物膜载体、微生物缓释箱、池底固体颗粒填料和河床护底等构建成。经过吸附、过滤、富氧、缓速后的水流进入由生物膜、微生物、植物及底栖动物等耦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随着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发展、水生生物栖息空间优化,水生生物逐步丰满和多样化,各种微生物和其他水生动植物之间相互作用并构建生物链,形成稳定、良性平衡的水生态系统,实现水体净化,水质稳定提升。可有效处理河、湖、景观水体中污染,尤其对流动、开放、难以集中处理的水体污染治理独具优势,并能够达到长期连续净化功效。以多级串联形式对水质污染浓度波动的河道污染治理效果更佳。


技术特色


(1)将生态透水坝、缓释微生物、功能填料、生物膜、固体颗粒接触氧化、生态浮岛及底栖动物等单独及耦合作用,形成良性平衡的水生态系统,对水质污染浓度波动及HRT改变均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当携带富氧的水流流经生态透水坝时,坝体填料通过初步物理吸附、过滤、生物膜作用,降解污染物,为污水在池中处理创造有利的环境。(3)坝体能够降低水流流速,降低对下游河床冲刷,延长水体在池内滞留时间,发挥池内生物膜、高密度微生物、植物等复合作用,进一步降解污染物。(4)高密度微生物、生物膜与浮岛植物及根系、固体颗粒过滤功能和接触氧化作用等耦合组成联合系统,发挥其复合功能,优化了水生生物栖息空间,提高了耐受的冲击负荷能力。(5)可以根据河道水质和水量情况,采用串联和并联布置。


技术指标


该项技术用于河道治理效果的长期跟踪检测成果检测报告。从检测指标看,水体流量大,污染浓度高且波动大,运用该项技术治理效果显著。治理后CODCr、NH3-N、TP平均值分别为33.8mg/L、0.8mg/L、0.24mg/L,平均降解率CODCr>80%、NH3-N>90%、TP>86%,各项指标大幅度降低,达到治理标准,且水质指标保持稳定。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河流、湖泊、景观水体中的富营养化或黑臭水体的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区水域范围内排放的污水前置处理;分散和集中排放污水、污水厂出水深度处理;静止水体、流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提升。典型案例:湖北十堰市车站沟水质提升治理工程、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水生态立体调控集成技术”在潘家口水库推广应用、天津市东丽区东河水质提升工程、山东东营市新广蒲河水质提升工程、天津大港环科蓝天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及再生利用项目、雄安新区府河南侧排碱沟综合治理工程。典型应用案例:案例1: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车站沟水质改善与生态治理项目。该河道长1700m,原水质劣Ⅴ类,在现场调查和了解河道水文、污染情况下,结合河道现况,在沿河的适当位置,布设8套简化的河床式复合生物氧化池系统,生态坝采用拱形坝,从沿水流向序号1~10号坝,矿物颗粒填料,透水率40%,填料富集微生物,池内布置生物膜带和人工水草,池内富氧曝气,增加水体的含氧量。项目实施后,河道黑臭消失,经第三方水质检测达到地表水Ⅴ类,部分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案例2:山东东营市新广蒲河治理范围西起西四路至东青桥,全长10.8km,河流宽度21~50m,全部为明渠。新广蒲河占线长、汇水面积大,沿河分布有村庄、街道、胜利发电厂沉淀池、污水处理厂、河道南侧有齐发化工厂,实际勘察发现该化工厂有废水排入河道;010乡道与文敏路交口有一座屠宰场,河道中段有五干排水流汇入。该河段有多个排污口,其余部分均为农田沟渠,河道下游南北两侧均有较密集的居民社区,河道两岸护坡均为自然土质岸线,杂草较多。治理范围内管线尚未进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随合流管进入新广蒲河,水质为地表水劣Ⅴ类。在现场踏勘、调研基础上,经过方案比选,确定在沿河布设7套标准河床式复合生物氧化池系统,池内布置有曝气、生态浮岛、生物膜载体、缓释微生物箱、池底铺设碎石颗粒,经过4个月的治理,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


联系我们

刘广胜

18721894925/022-65297717

天津万润华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