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集蓄保塬生态梯级人工湖系统

发布时间:2019-05-08 15:53:52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该技术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土质和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该类地区用于雨洪集蓄的梯级人工湖体结构系统。


技术原理


雨洪集蓄保塬生态梯级人工湖系统是研究一种具有水质分流控制功能的雨洪集蓄型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通过构造一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或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用于雨洪集蓄的梯级人工湖体结构系统,充分利用雨水集蓄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暴雨对地表冲刷,有助于防汛抗旱、提升生态环境。


技术特色


(1)对初期集蓄雨洪水进行分流调控,辅以生物慢滤填料法,实现对水系水质的初步控制。
(2)采用阶梯人工湖的方式,使湿陷性黄土可承载更大的储水量。
(3)蓄水防洪、保水保土,并形成人工滩地、湿地和梯级水流景观。
(4)水体循环系统构建梯级水体循环,退水系统保证超标准洪水下泄。


技术指标


经谱尼测试(PONY)对典型工况检测:
(1)分流调控时间≤30min;消减率:COD≥60%、BOD≥50%、TSS≥80%。
(2)根据GBT 50596-2010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确定集流效率。
(3)采用P=50%平水年和P=75%偏枯水年推求集雨径流量、P=75%偏枯水年进行年兴利调节。
(4)逐级流量平衡迭代法推求最优梯级数量及库容指标。
(5)水体循环系统20~30d循环1次、每年循环8~10次。
(6)湿陷性处理深度≥50cm;防渗选用≥700g/㎡复合土工膜。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技术可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和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已应用于甘肃省庆阳市新城南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设计、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北部绕城水系工程设计、河北省文安鲁能生态旅游项目人工水系工程咨询与设计、庆阳市新城南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项目续建工程(水质控制工程)设计。以上人工湖水系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联系我们

常凊睿

13331028332/010-6878107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