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虫”引导的生态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06 09:04:36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利用食藻虫摄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绿藻、有机碎屑等,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构建或者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从而保持水体长期清澈,展现水下生命之美。
技术特色
(1)食藻虫摄食消化水体蓝藻后,可以产生弱酸性的排泄物,降低水体中的PH值,并抑制水体蓝藻的生长(水体蓝绿藻暴发需要较高PH值)。
(2)水体蓝藻减少消失后水体透明度增加,阳光可进入水底,促进水体水底沉水植被的生长,沉水植被与食藻虫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3)沉水植被替代蓝绿藻进行水下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氧,吸收掉水中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化物质,形成水域生态“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自净,并产生它感作用进一步抑制蓝绿藻。
(4)沉水植被恢复后,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有利于水生昆虫和水生底栖生物的大量滋生,在沉水植被共生作用下,“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形成底泥营养物质的封存和生态链自净(物质能量的逐步吸收转化)。
(5)最后逐步向水体中引入螺、贝、鱼、虾类等高级水生动物,食藻虫和沉水植被又可以被鱼、虾、螺、贝等高级水生动物吃掉,最终通过收获有机水产品把水体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从水体中转移上岸, 彻底降低水体水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技术指标
(1)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完成2个月以后,透明度达到1.5m以上,水深不足1.5m的可清澈见底。
(2)构建水体的生态系统,使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覆盖率不少于60%,水生植物保持四季常绿。
(3)水体主要富营养指标(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氧等)在生态系统稳定后达到国家地表水III~IV类水标准。
(4)完善水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形成全面稳定的生态系统,并建立后续生态平衡维护保养系统,从而达到长期有效的净化目的。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水体污染河道、城市景观水、地产景观水、饮用水源地、中水深度净化。技术先后应用滇池生态修复中试研究项目、青草沙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预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河南新田城洞林湖景观水系水质生态修复工程、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一期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杭州拱墅区康桥新开河生态治理工程、广州晓港公园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以及国家水专项科研等。
联系我们
李依诺
15000759157/021—65550701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