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水域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

发布时间:2019-05-06 10:06:38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针对湖泊、水库、景观水体等封闭水域的特点、污染特征及治理需求,开发封闭水域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筛选出微孔曝气、填料吸附和微电流电解等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对单项技术进行改进,优化集成形成核心部件水质净化单元,提出了集水质净化单元、水质在线检测单元、信息反馈控制单元、动力推进单元等为一体的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技术。取得:发明专利1——封闭水域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 发明专利2——一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


技术原理


封闭水域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由水质净化单元、水质在线检测单元、信息反馈控制单元、动力推进单元等组成。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基于水质在线检测单元的测定结果,判断水质污染特征。系统在水体移动过程中,通过微孔曝气、填料吸附及微电流电解等关键水质净化技术的集成和协同作用,对水体中的氮磷、藻类、尿素等污染物进行原位治理。治理过程中,通过水质在线检测和信息反馈控制单元控制水质净化过程。


技术特色


(1)所开发的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上搭载微孔曝气、填料吸附、微电流电解等环境友好型水处理技术,并通过技术间协同效应和优化组合,提升系统处理效率。
(2)可实现全天候24h不间断水质净化处理,不受季节限制,可通过水质在线检测和信息反馈控制单元实现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
(3)所开发的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为可组合扩展型,可根据水域面积大小及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扩展。
(4)采样太阳能供电,节能且野外工作适应能力强。


技术指标


(1)“封闭水域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可将体积为50m³,氨氮、总磷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的水体,2h内处理至Ⅳ类标准,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藻类灭活率达到90%以上。
(2)以平均处理前氨氮为2.1mg/L,总磷为0.22mg/L计,该设备每年消减总氮排放153.3kg,减少总磷排放26.27kg。
(3)采用太阳能供电,完全满足微孔曝气、微电流电解和系统动力推进的用电需求,节能环保。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系统可适应不同污染状况的湖泊、水库、景观水体等封闭水域的污染治理,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本系统所采用的各项物理化学处理单元均为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将多种高效经济的物化处理单元进行优化组合,使得处理效率更高、成本更加低廉。本系统已经应用于武汉市后官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联系我们

周若

13886130317/027-8282973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